2007年8月22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实话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官员开博必须尊重民意
郝洪

  据报道,“可能是全国‘官员博客’最集中的城市”江苏省宿迁市,已有81名副处级以上干部开设博客,写博文1700多篇,访问量达76万人次。受此感染,254名大学生“村官”也集体开了博。北京、广东、河南、重庆、山西……官员开博的新闻频频传来,让人耳目一新。
  官员开博,对信息沟通颇有助益,其即时、互动的特性,使官民交流更平等、便利、迅捷。正如一位官员所言,通过博客和年轻的、思想活跃的网民充分沟通,能够广开言路、倾听民声、直面民意。并且,从一些基层官员将“晚上没事打游戏”的时间用于写工作博客这一角度来看,需要手勤脑勤的开博之举,也的确能起到学习、提高之效。
  但是,官员博客积累点击率易,提升互动率却并非那么简单。上网浏览,目前有的官员博客表态性文章多,思辨性文章少;转载报道多,自我创作少;匆匆看客多,互动参与者少。博客间往来的足迹,多为官员,而评论也常是表态性的,少见建设性的。比如,上级领导贴出一篇《合理的城市空间》,分管的就跟上一句“我们会加强研究,努力建设宜人城市”等等。官员博客,倘若只是官员之间互动,鲜有下情上达,“集体开博”恐怕就不能更好地达到广开言路的目的了。
  要想实现真正的下情上达、沟通民意,仅靠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更新,是远远不够的,更需要的是对民意的尊重,甚至敬畏。否则,再多的沟通渠道,再先进的信息传播手段,也只是个摆设。
  眼下就有一个现成的例子。今年7月9日,国家重点保护文物、安徽省凤阳县明中都皇故城午门修建工程倒塌。据媒体报道,在今年4月初,就有人在该县政府网站发帖,提请“大家注意,新修的中都古城有好几处开裂,请游玩的朋友离远点”,还指出施工所用的“钢筋太细,密度太稀,怎么没人管”。遗憾的是,急迫的民间呼吁并没有得到当地主管部门的及时回应。
  领导干部倘没有“权为民所用、情为民所系、利为民所谋”的自觉意识,就不可能对民意有充分的尊重,民声再响,也依然是耳旁风。
  尊重民意,才能真正善待民意、响应民意,从而获得民众的信赖。从下乡调查、市民接待日等这些最朴素的了解民情、倾听民意的方式,到有现代通信技术支撑的市长信箱、市长电话、市长博客,我们在沟通民意的渠道建设上不断创新。然而,形式丰富还需内容多样,让这些渠道充分发挥效力,前提就是,对民意要充分尊重。